娱乐

池州有条孝肃街,还有一口包公井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{typename type="name"/}   来源:{typename type="name"/}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“孝肃”是包公的谥号,后世有称其为“包孝肃”,他的文集就有《包孝肃公奏议》,而他待过的地方也经常留下“孝肃”字样,比如合肥的孝肃桥,池州的孝肃街。包公是宋仁宗至和二年冬月赴江南池州府任知府的,在那里留

  “孝肃”是池州包公的谥号,后世有称其为“包孝肃”,有条有口他的孝肃文集就有《包孝肃公奏议》,而他待过的街还井地方也经常留下“孝肃”字样,比如合肥的池州孝肃桥,池州的有条有口孝肃街。

  包公是孝肃宋仁宗至和二年冬月赴江南池州府任知府的,在那里留下了诸多遗迹,街还井比如“齐山”石刻。池州

  传说包公刚来到池州时便去拜谒郊外名山,有条有口并满怀虔诚手书“齐山”二字,孝肃至今仍镌刻在山崖之上。街还井见过的池州人都夸字如其人,透着一股浩然之气。有条有口

  我们还慕名来到了孝肃街,孝肃那是池州市老城中心的一条著名文化街,南接通远门,北连牌坊街。

  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们,这条街唐朝时叫大中街,宋朝时改称卫尉前街,清代又改叫府前街,而民国时叫南门大街。

  这条街上有一处“包公井”,因为相邻掘挖了四口,老百姓俗称“四眼井”。

  据史料记载,包公到池州上任那年,久旱成灾,城中的秋浦河、清溪河、南湖都干涸了,城内水荒尤为严重,许多居民为争水而斗殴流血,这让包公心急如焚。

  一日,他漫步府衙周围,偶然发现围墙拐角处一块地土很潮湿,心想,此地若挖井出水,可解百姓用水之难。于是立即命衙役破土掘井,待挖到数尺后,果然渗出水来。

  为了解决百姓用水难和防止打水时发生纠纷,包公派了四个衙役轮流在井边维持秩序。岂料,四个衙役中竟有三个衙役坐守井边,卖水收银,敲诈勒索,弄得怨声载道。

  包公得知,十分气愤,罚这三个贪心的衙役每人在井边再打一口井,免费供水。这样四口井连成一个方形,俗称“四眼井”。

  奇怪的是这四眼井中,包公亲自掘的那口井,水始终比其余三口井要满一些,而且特别清,特别甜。

  后人为纪念包拯,称这组“四眼井”为“包公井”。翁飞柳丝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张韶涵演唱会门票官网   sitemap